中宁枸杞的历史渊源
宁夏枸杞历史悠久,至今有4000多年历史,可供查询的文献有:殷周史书、甲骨文、诗经。中宁枸杞是唯一被载入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,国家医药管理局将宁夏定为全国惟一的药用枸杞产地。
关于枸杞的传说:相传战国时,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,香山北麓的平原上,有一青年农夫,乳名狗子,以农耕为业,娶妻杞氏,杞氏勤而贤惠,夫妻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奉养老母,勉强度日。时秦吞并六国,倾国之男丁,拓疆征战,狗子被召戎边。狗子戎边归来,已是满脸须发。路见家乡正闹饥荒,田园荒芜,路人讨吃,饿殍遍地,众乡邻面带菜色,孩子嗷嗷待哺。狗子甚为惶恐,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,既到家,见老母发丝如银,神采奕奕,妻子面色红润,不像路人饥饿之状,甚为惊讶,谓妻曰:“路见乡邻皆饥,唯母与尔饱满,何也?”妻对曰:“尔从军后,吾终日劳作,勉为生计,去今之年,蝗灾涝害,颗粒无收,吾采山间红果与母充饥,方免其饿。”其母曰:“吾若非尔媳采红果食之,命已殒矣!”邻人闻之,争相采食,谓之枸杞食。
据史籍载,中宁枸杞栽培有五百多年历史,明弘治年间成为“贡果”。500年的历史与4000多年的历史,品牌价值不可同日而语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《本草纲目》中,将宁夏枸杞列为本经上品,称全国入药杞子,皆宁产也。
清乾隆二十年(1755年),宁夏《银川小志》的作者汪绎辰,在药材类中评注了宁安枸杞,文日:"枸杞,宁安堡产者极佳,红大肉厚,家家种植。编纂于清乾隆《中卫县志》称:“枸杞宁安一带(今宁夏中宁县)家种杞园,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”。《朔方道志》中也有“枸杞宁安堡者佳”的记载。
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,设中宁县,以宁安堡为县址,中宁枸杞本名为宁安枸杞,因其产地在宁安堡一带而得名。当宁安枸杞成为商品,走向全国药材市场。当时,宁安堡属甘肃省中卫县管辖,故又称为"甘杞"。
文人墨客赞誉枸杞: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曾赞誉枸杞“枝繁本是仙人杖,根老能成瑞犬形。上品功能甘露味,还知一勺可延龄。”中卫知县黄恩锡有诗"六月杞园树树红,宁安药果擅寰中。千钱一斗矜时价,绝胜腴田岁早丰。"